您当前位置: 利来国际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利来国际登录华中数控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10-31 18:07:59   浏览:

  报告期,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坚持“一核三军”的发展战略,即“以数控系统技术为核心,以机床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新能源汽车配套为三个主要业务板块”

  数控机床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母机,在整个机床系统产业链中,数控系统为先进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公司的数控系统配套业务主要为各类数控机床企业和航空航天、汽车、3C、木工、磨床等重点行业用户提供数控系统配套和服务,包括为各类专机、高速钻攻中心、加工中心、五轴机床等机型提供高性能数控系统,以及针对普及型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等提供系列数控系统、系列伺服驱动、系列伺服电机等。

利来国际登录华中数控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图1)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始终坚持“PCLC”的发展战略,即以通用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产品(P)为主攻方向,以国产机器人核心基础部件(C)研发和产业化为突破口,以细分领域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线(L)应用为目标,以智能云平台(C)为机器人和产线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具体业务为各类制造企业提供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整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等产品,以及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

  教育教学方案服务业务主要为各类院校数控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相关专业提供专业升级方案、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其中设备部分包括各类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实训工作站、智能制造教学单元、智能工厂实训基地等。

  公司新能源汽车配套业务主要是围绕汽车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具体包括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轻量化车身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产品等。

  公司特种装备业务主要包括人体测温、工业安防监控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红外产品,以及GF装备配套产品,如控制系统用于GF装备部件或单元总成配套、特种机器人及智能系统在GF领域的应用等。

  公司采购部门根据生产编制采购计划,按比质比价原则,对主要原材料采用招标采购制度,并建立了价格、质量、数量和资金等监督程序,对采购过程采取全程监督。公司与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总部负责数控系统和机床业务的采购,工业机器人的零部件采购主要由公司下属的重庆华数、佛山华数等子公司自行负责。

  公司具有指挥通畅、流程科学、反应迅速的生产管理体系。生产部根据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通过对客户的需求分析,结合市场预测及往年销量,对部分主流产品采取谨慎的原则预先备货。根据交货时间制定生产计划,再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产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入库作为产成品等待发货,确保快速及时、保质保量供货。

  定价方面,数控系统产品一般由一台数控装置、若干台伺服装置、电机及其他散件构成。在销售环节,公司为客户提供基本模块清单和价目表,客户根据机床功能、实际应用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组合。公司数控系统以数控装置型号命名,同一名称的数控系统的具体构成因其配置(伺服装置的型号、数量)、电缆的长度和防护等级、选件功能(网络、多轴联动)标准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故销售合同的总价也各不相同。

  此外,公司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与国内多所工科院校建立深度合作,采用高端数控机床,整合教材、辅件等,销售给下游高校客户用于教学使用。

  公司工业机器人主要直销给系统集成商、设备商及具备自动化能力的大型终端客户,目前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家电等行业,也有部分销售给院校类客户用于培训。

  公司智能产线产品是由硬件集成向软硬一体化集成转变,面向行业应用,推出智慧工厂的系统解决方案,主要直销给终端用户,目前主要应用在新能源、厨具、制鞋等行业。一般在产品运抵指定地点后,完成调试,客户出具书面验收报告后确认收入。在信用政策方面,对于机器人与智能产线业务板块,按照该领域业务板块产品特点,公司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一般会约定根据进度来回款,待产品安装调试并经验收合格后收回除质保金以外的全部款项。

  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具体情况,针对自身产品的特点和客户定制化的需求来制定产品价格。

  针对产品开发,引进和实施IPD的开发模式,以公司战略规划及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预研规划。标准的开发流程分为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发布、生命周期六个阶段,对一个产品包从概念到生命周期管理阶段结束所需所有流程的主要活动进行管理,将所有管理产品包所需的全部主要活动整合起来,保证计划、交付和生命周期结束工作的成功,实现研发目标。并在开发过程中融合敏捷开发的思想和方法,以快速、持续不断创造客户满意的价值为目标。

  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或本体相关业务的,本季度公司产品整体市场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业务的,本季度核心零部件采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变动30%以上的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重大影响的情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下: (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优势 华中数控是首批国家级创新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电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档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承担和完成了国家04重大专项、国家863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课题数十项,公司对标国外先进的高档数控系统,攻克了数控系统体系结构、现场总线、高速高精、五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自主研发NCUC-Bus现场总线项国家标准。研制的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华中9型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系统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部委主办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5项及二等奖6项;公司上半年共有5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截止目前全集团累计已有11家企业获得该荣誉称号;在2022年湖北最佳上市公司评选活动中,公司获得“湖北最佳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称号。 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领域,针对国产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缺乏的问题,重点开展机器人整机、高性能控制系统、新型驱动、高性能电机、工业应用软件及机器人云平台等方面技术攻关,先后攻克机器人核心技术400余项,核心自主创新占比超80%,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无脑”的卡脖子问题,自主可控的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实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跨越式、系统化发展,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规模化批量应用的国产机器人控制系统。在机器人整机产品方面,自主研发六大系列四十余款机器人整机产品,实现产品从小负载到中大负载的全覆盖,在集成应用方面,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全覆盖,特别是在磨抛应用领域,通过结合离线编程技术、精密力控技术和工艺数据分析技术,完善了打磨工艺包产品,形成了针对3C金属结构件加工领域和厨具领域的典型行业解决方案,在该细分领域持续占据龙头地位。 (二)研发及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始终专注于数控技术研发和应用,具有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传承底蕴。在多年研发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以董事长陈吉红、总工程师朱志红等人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公司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能力覆盖了数控技术的全部核心领域,在硬件设计及软件创新应用方面卓有建树。强大的研发人才基础既保障了公司目前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也为公司长期技术战略规划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的技术投入,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20.84%。公司采用“研发一代、生产一代、运营一代”的战略,工程中心负责基础前沿研究、中央研究院负责产品技术平台开发、地方研究院负责产品应用开发,建立了良好的开发梯度和迭代机制,新技术能及时向产品应用转化。 (三)先进的研发模式及创新体系 公司整合资源,形成跨单位、跨部门的协同开发团队。包括数控系统、机器人、伺服驱动、伺服电机、智能产线等核心团队。协同开发团队按照PDT模式组建,实施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模式,以公司战略规划及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预研规划,运用IPD流程对一个产品包从概念到生命周期管理阶段结束所需所有流程的主要活动进行管理,将所有管理产品包所需的全部主要活动整合起来,从需求到交付实现闭环管理模式,保证计划、交付和生命周期结束工作的成功,实现研发目标。基于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技术特点,公司以全面服务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采用了模块化的研发方法,打造了灵活完备的研发体系,聚集了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 公司建设创新体系,对各个研发机构进行统筹管理,有效联动各个研发机构协同开发、成果共享,显著提高研发效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建立了技术开发、生产制造、营销与服务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引进OA、ERP、SRM、CRM等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设计、协同商务和协同制造,完善了企业网络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四)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和服务优势 公司与国内主要机床厂均实现了批量配套,相应数控系统成功应用于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立车、重型数控机床、车铣复合机床、数控磨床等各种机床,在重大机械装备、航空、船舶、发电、汽车等领域获得批量应用,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广大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和最终用户的认可。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技术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完善、及时的技术服务。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与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能力,并建立了销售维护和售后服务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定制快速、灵活多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健全的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完善及高附加值的服务,并不断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场环境,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为满足客户提供其所需的产品售后服务;聆听、挖掘客户需求,为其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工具管理客户和团队,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服务好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推出的“iNC-Cloud”云平台,面向数控机床用户、数控机床、系统厂商打造以数控系统为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服务平台。无论何时何地,只需移动终端,所有信息尽在掌握,让用户随时了解设备生产状态、生产效率、产量统计、报警信息等,享受专业、智能、安全的跟踪服务,分享制造过程中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等先进经验,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客户资源优势 在数控系统与机床业务领域,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大型机床厂家及终端用户,包括秦川机床(000837)、汇专机床、深圳创世纪(300083)、宇环、蓝思科技(300433)等;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装备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凭借一流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已拥有一大批国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成功跻身戴姆勒、福特、金康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600006)、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理想汽车等汽车厂商,宁德时代(300750)、利来国际比亚迪(002594)、孚能科技、国轩高科(002074)、力神电池、亿纬锂能(300014)、远景能源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厂商的供应商体系。公司依托自身的研发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凭借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优质的产品品质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营业收入,也提升了公司品牌市场知名度,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授权专利共计134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外观专利7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4项。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具体情况如下: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波动风险 数控系统和机床产品取决于下游终端客户的资本支出需求,从而受到宏观经济景气度的显著影响。2022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疫情多次反复,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物流受限,出口成本上涨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突发性事件仍有可能将影响整个数控系统和机床行业的发展,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行业相关政策、市场信息,提高公司对主要产品行业及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对各类风险情况做好预判,降低波动带来的风险及损失。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研发与销售,终端用户为航空航天、汽车、3C等制造业。终端行业的需求对本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终端行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本行业的市场空间。虽然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数控系统行业的领先企业,发展了一批客户黏性度高、业务关系持续稳定的优质客户,确立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在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随着新竞争者的进入、技术的升级和客户需求的提高,若公司不能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增强实力,公司未来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应对措施:通过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带领公司取得市场方面的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竞争壁垒;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国外市场,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 (3)技术研发风险 公司所处数控系统与机器人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技术和产品研发需要一定的研发投入,新产品的市场接受也需要一定周期,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受市场需求、客户认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相关技术如不能及时运用于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则可能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影响。 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需要继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另一方面公司将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关键领域努力取得突破,缩小与先进技术领域之间的差距,更多地实现进口替代。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及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689.97万元,其中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包含数控系统、电机、数控机床业务)实现收入28,292.6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9.32%;受益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线%;新能源汽车配套实现收入319.33万元,因疫情观光车销量有所下降,该板块总体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57.28%;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77.93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各板块经营发展情况如下:

  2022年上半年,受到俄乌冲突等引发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情况波动较大,以传统能源汽车、3C等为代表的机床下游产业发展减缓,国内机床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制造业景气回落,机床工具行业下行压力加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在2018年至2021年间有所提高,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已经突破45%,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也达到了11%,相较发达国家70%-90%的数控化率而言,国内市场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2022年上半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2%,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分行业同比下降8.4%,金属成形机床分行业同比增长24%。金属切削机床订单下降,金属成形机床订单保持增长。2022年上半年,重点联系企业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8.2%,在手订单同比增长5.1%。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17.3%,在手订单同比下降3.1%。金属成形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14.7%,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5.2%。

  据国统局公布数据,2022年上半年规上企业金属切削机床产量29.0万台,同比下降7.3%;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0.4万台,同比下降11.1%。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1-6月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总额163.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进口总额63.3亿美元,同比降低9.1%;出口总额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明显下降,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继续发挥公司在高端领域的战略引领作用。在五轴领域,利用重大专项示范应用项目为契机,结合市场需求,与豪迈数控、纽威数控、宁波海天、常州瑞其盛、东莞埃弗米等机床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各种类型五轴机床,为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加工等领域重点企业进行批量配套。在智能数控系统及智能机床领域,继续以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为平台,与秦川机床、宝鸡机床、汉江机床、秦川格兰德、江西佳时特等企业合作,研制智能机床,推动机床智能化创新发展,截止目前,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已销售数千台套。

  在中档数控机床领域,利用技术优势,持续推进,稳步提升。针对汽车轮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重点应用领域,充分发挥数控系统的轨迹匀化、智优曲面、突跳补偿、龙门同步控制等技术,配合高性能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与国外系统同台竞技,在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区与山东大汉、安徽新诺、纽威、瑞其盛等机床企业合作实现批量配套,产品应用于东风岚图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在3C加工设备领域,公司利用华中8型数控系统的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技术、直线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在手机打磨抛光、玻璃盖板加工领域继续保持与深圳创世纪、宇环数控(002903)、蓝思科技、嘉泰数控、享誉机械等机床企业的批量配套,应用于知名手机的金属背板、玻璃组件的加工。同时,在超声波加工、半导体加工等新领域与汇专科技、深圳宇和等企业深度合作,应用于金属组件、LED屏等零件的加工。

  在普及型数控机床领域,采取以高打低的策略,在重点区域实现战略布局。在车床市场,抓住市场需求,发挥系统高速伺服换刀、双通道桁架机械手控制、热误差补偿等特色技术,利用高性价比的产品配置,在台州和云南等地区实施战略布局,与沈阳西格马、云南一机、温岭深澳、温岭华中等重点企业实现批量配套,产品批量应用于液压连接件、电机零部件等领域。在磨床市场,以浙江、江苏为中心,发挥磨床市场的示范效应,扩大在内外圆磨、平面磨、五轴工具磨、立磨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更加关注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领域,而工业机器人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利来国际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6月国内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4.61万台,同比增长2.5%,在4、5月录得负增长后再次重回正增长,恢复明显。从总体上看,工业机器人整体需求旺盛,上半年行业增速下滑明显主要系4、5月份疫情影响生产和交付,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机器代人大背景下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仍在提升,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具备国产替代能力,在国外品牌涨价潮下更具性价比,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成长性较高。

  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轻型化、柔性化和人机协作能力仍是行业研发的核心关注点。随着企业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工艺设计不断创新,以及新材料投入应用,未来工业机器人正朝着小型化、轻型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其精细化操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工业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升,其功能从搬运、焊接、装配等操作性任务向加工型任务逐步拓展,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人机协作成为工业机器人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在关键技术装备、核心软件系统、端到端的集成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方能满足国内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公司凭借自主的数控技术和伺服电机技术,大力拓展工业机器人在新能源电池、消费电子、厨具及制鞋等领域的客户,促进了数控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应用和服务,在3C、大小家电、厨具、卫浴、玻璃、新能源、快消品和物流领域,在机加、冲压、搬运、喷涂、打磨、涂胶、焊接、装配等领域形成应用示范。公司是国内少数在机器人关键部件(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电机、本体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公司具有强大的生产和研发技术优势,工业机器人板块主营业务涉及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及各行业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深入拓展PCLC发展战略,迅速成长为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应用的领军品牌,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专业工程承包商。公司在机器人产品方面重点研发针对细分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创新性新结构机器人、工业级协作机器人和重载机器人,实现差异化竞争。自主研发6大系列40余种机器人整机产品,聚焦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全新一代工业协作机器人HSR-BR608和HSR-BR610。工业协作机器人具有空间小、重量轻、定制化、速度快、性价比高等优势一身;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电子产品行业、新能源、玻璃面板、PCB、仓储行业、金属加工行业、汽车行业、木工家具行业,光伏行业等领域。HSR-JR618具有大臂展、高速度、高精度、便捷高效等特点,是一款高精度光伏排版机器人,针对细分行业,开发了光伏应用工艺包,多种光伏排版定制方案一键切换。SR10系列高速、高刚、稳定高效,两种臂长可供选择,最大负重10kg的中型负载,可用于电子产品、新能源、玻璃面板、PCB等领域。2022年5月,华数机器人斩获“OFweek维科杯”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优秀应用案例奖,华中数控荣获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卓越供应商奖”;子公司宁波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入选浙江省2022年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名单;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荣获“智汇两江科技创新企业”荣誉称号。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大趋势带动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应的动力电池规划路线,以特斯拉、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动力电池也进入爆发期。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动力电池制造及需求市场,以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将不断大规模的布局产能,以满足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动力电池设备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增长阶段,据高工机器人网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新增规划产能达745GWh,投资总额超2587亿元。

  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设备、工业机器人、全自动包装设备、测试物流系统和智能软件等智能制造领域提供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企业,在动力电池模组/电池包(PACK)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客户涵盖比亚迪汽车、小鹏汽车、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耀能(赣州)等知名企业。在智能化测试/包装物流领域,公司是行业内智能物流包装系统水平领先的供应商,客户涵盖比亚迪、宁德时代、亿滋、英威达等知名生产企业。

  报告期内持续研发创新,深耕一线客户。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激光焊接技术、视觉检测技术、MES技术、精密涂胶、等离子清洗、测试系统、自动拧紧系统技术等方面有着丰厚的经验,目前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且在运动控制、软件开发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积累了良好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客户资源优势。受益于终端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中国动力电池生产规模逐年上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动力电池设备及自动化装备领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柔性化,包装/测试物流智能化领域的研发力度,突破产能瓶颈,增强接单及交付能力,以满足该领域业务的快速增长。

  2022年上半年,《职业教育法》修订案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位和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新时期,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多年来深耕工程职业教育领域,持续推行“三门课一中心”教学理念,建设复合型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开展智能制造多层次、多维度实践实训课程,推进不同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纵向贯通。公司结合“三门课”培养方向,与无锡职业学院、池州职业学院共建智能高速五轴实训基地,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与上犹中等专业学校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践行“一中心”理念,与文华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等院校共建创新实训中心。瞄准国家发展战略,注重产业需求导向,结合院校办学优势,面向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打造受益全校师生的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标杆项目助推区域市场拓展。

  报告期内,在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公司积极开展线上市场活动,成功举办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发展论坛、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教学线上研讨会等,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的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推进各院校的智能制造专业及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打下基础。公司积极承办、参与各类职业技能赛事,并在大赛赛项中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扩大品牌影响力,锚定长期市场。

  公司着重推进1+X试点考核工作,促进书证融通。报告期内共有93所院校完成试点考核,1500位教师完成考核师线+X证书考核。同时,还开展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师资培训、中职工业机器人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开发了机器人多功能实训工作站视频指导、机器人装调应用与维护实训平台实训视频等课程资源,全方位的保障1+X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进一步完善了针对本科、高职、中职的大项目方案标准,强调了以标杆争市场的推广方向。报告期内,多所院校到公司访企拓岗,共同就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开展实习实训、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深入交流洽谈,助力校企合作长远共赢。

  我国是传统汽车大国,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量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21.6%。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通知中明确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下乡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活动优惠力度,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释放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发展方向,客车、观光车、环卫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细分市场。在政策引导下,各地的公交车首先实现了纯电动的转换,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公共车辆也在逐步向新能源汽车更替,部分地区的出租车也正部分向新能源汽车转换。随着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微循环客车、观光车、环卫车的增量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以汽车轻量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采用自主产权的“榫卯-腔梁”轻量化结构技术体系、先进的“四化”工艺技术体系,持续完善6米、8米、5米全铝轻量化汽车平台,完全掌握6米小巴、8米公交车、8座/11座/14座/23座系列观光车、环卫车等多款应用车型整车开发技术及核心生产工艺。公司通过收购南宁华数南机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与南宁产投联合共建专用车生产基地,实现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同时积极与当地汽车产业大型知名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如南南铝业集团、广西申龙等,有效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同时,子公司武汉工研院在电动船和电动火车项目研发方面也持续发力,并积极进行市场推广工作。

  进入“十四五”阶段,GF装备进入更新换代关键期,加快GF装备升级换代,同时加快智能化装备发展、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成为发展趋势。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自主可控的GF装备显得尤其重要。公司充分发挥产品自主研发的核心优势,上半年销售业绩较往年同期稳步增长,在多个GF装备项目上完成产品列装配套和预研交付,完成技术支持和保障任务,坚决有效地保障了装备的正常使用和项目预研,为GF安全做出了有效保障。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红外业务依托多年来在技术、市场方面积累的综合优势,破局同质化竞争,并积极参与多地“数字哨兵”项目建设;口岸智能查验通道系统及太赫兹成像查验系统,在海关卫生检疫、货物检验等领域初见成效;图像识别类产品在石油化工和电力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市场开局良好,前景广阔。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秦川机床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轩高科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宇环数控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亿纬锂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创世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搜索